3.6.2.1 依恋


1、依恋的性质

发展心理学上的依恋,指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。具有3个特点

  • 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。
  • 可能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、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。
  • 依恋遭到破坏后,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。

2、依恋的发展

  • 依恋形成的标志。依恋形成于6-8个月之间,分享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。
  • 依恋形成的基础。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。

3、依恋发展的阶段

  • 第一阶段:前依恋期(0—6周)
  • 第二阶段:依恋关系建立期(6周到6—8个月)
  • 第三阶段:依恋关系明确期(6—8个月到18个月)
  • 第四阶段:交互关系形成期(18个月—2岁)

4、依恋的测量

目前最为著名、应用最为广泛的依恋测量方法是安斯沃斯等人在1969年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。

5、依恋类型

安斯沃斯发现了3种主要的依恋类型:

  • A型:焦虑—回避型

  • B型:安全型依恋

  • C型:焦虑—矛盾型

6、影响依恋的因素

  • 抚养质量 —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
  • 儿童的特点

依恋受到孩子本身特点的影响,影响来自于三个方面:外在的体貌特征、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。

  • 文化因素

依恋类型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,各种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。

7、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

  •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,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。
  • 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。
  • 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,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。

3.6.2.2 父母的教养方式


1、鲍姆令德的研究和教养方式的类型

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,即要求和反应性。根据这两个维度,可以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:

  • 权威型
  • 专制型
  • 溺爱型
  • 忽视型

2、父母意识

父母意识不仅与父母的个性特点有关,并且体现着父母的价值观念,进而影响他们的教养模式以及对孩子的态度。

中国的父母意识中,母性意识可归结为13个因子。父性意识可归结为9个因子。

3.6.2.3 家庭结构


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,是对儿童影响最早、影响最长的环境。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

家庭系统

从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和行为的角度,家庭系统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:

1、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,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关系,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。

2、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,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。大体上看,影响儿童个性的家庭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。

3、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,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。

4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,随着儿童的发展,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。

家庭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家庭、大家庭和破裂家庭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