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3.2.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


组织:儿童把自己已有的图式合并为新的、更为复杂的图式

  • 例:注视、伸手、抓握 —— 视觉定向取物

适应:调整以适应环境需求的过程

  • 同化:利用已有的图式试图解释新经验的过程

  • 顺应:通过改变自己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过程

3.3.2.2 认知发展阶段


一、感知-动作阶段(0-2岁)

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,构筑动作格式,即思维与动作密切相连。在10个月时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概念,即当客体在在他视野中消失时,仍然认为该客体是客观存在的。

二、前运算阶段(2-7岁)

皮亚杰认为,大约在18个月到2岁期间,儿童的思维和言语常常是自我中心的,儿童并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具有不同的视角或具有某种不同的观点。皮亚杰用“三山任务”证实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。

三、具体运算阶段(7-11岁)

皮亚杰将运算界定为某种用于转换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构,是一种可逆转的观念上的操作。具体运算思维的儿童能够去中心化,也就是他们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,并认识到这些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。

a、守恒:皮亚杰著名的守恒实验阐明了前面提到的具体运算思维的三个特征:可逆性、去中心化、从知觉判断转向逻辑判断。

b、序列化和传递推理:具体运算阶段的另一个特征,是具有一种按照诸如重量或大小等某种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的能力,这种能力叫做序列化。

c、类包含: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完整的分类系统,能依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(序列概念),能认识事物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事物的绝对特征(关系思维),能同时思考客体的整体与部分(类包含概念)。

四、形式运算阶段

形式运算阶段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,儿童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,能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;既能考虑当前情境,也能够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;并且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,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。

a、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: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则更倾向于从可能性开始,然后进展到现实。在面临问题时,他们可能仔细考察问题情境,并试图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或状态,然后在当前条件系统地检验哪一种解决方法才是现实的。

b、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:由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,往往通过考察问题材料,假设某种理论或解释可能是正确的,并由此推论某一经验现象在逻辑上是否应该出现,然后通过检查现实情况下这些所预测的现象是否发生,以此来检验自己的理论。

c、命题内与命题间: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建构关于具体现实的心理表征,他们能够产生、理解和验证命题,但是在处理命题的方式上,他们只能个别地考虑命题,只能根据相关的经验材料逐个地检验命题。由于在每一命题的检验中,所证实或推测的只是关于外部世界的个别论断,因此皮亚杰将具体运算思维称为命题内思维,即限制在某个单一命题内的思维。更为重要的是形式运算思维在进行逻辑论辩时,至少在原则上,可以不受现实和情感因素的影响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